直面2023,开启下一个里程碑 | 数字新成本2022年度盘点
2022-12-21

十年后再回看,2022年也许会成为数字成本赛道中里程碑式的一年。

2022年,广联达数字新成本理念发布。一年以来,从数字化成本管控理念建立,到百余家企业签约合作,“数字新成本”不断推动建筑产业成本管理数字化的进程。

也是在这一年,越来越多的企业发现,数字化成本管控是一个“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事情。一把手主动拥抱变化,开始从顶层设计出发,推动统一制定企业内部的成本管控标准;管理层结合实际痛点业务,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小步快跑,沉淀数据资产;一线人员也逐渐摆脱大量重复性劳动,日常工作更加高效与从容

今天,结合2022年对近百家建筑企业数字化业务的访谈、数十位业务专家的原创观点整理,从数字新成本的管理思想、实施路径、行业观点、落地应用与未来展望等五部分展开,探索盘点今年造价行业数字化发展变化,为建筑企业成本管理数字化转型做方向参考。

数据造就的数字化里程碑已经开启

领航者在前,数字化转型的深水区里,很多企业深陷「试点困境」,无法将转型走向规模化,是许多企业的通病。归因于每家企业所处发展阶段、文化和目标愿景的不同,会出现各种阻碍数字化转型成功的因素,关键之一在于解决公司战略与数字化业务两层皮的问题。

数字造价管理思想成为连通企业数字化业务与发展战略的破局密钥。从2018年起,广联达数字造价业务每年发布“数字造价管理”白皮书,如今已迭代了4个版本。

作为一个行业战略,它结合价值管理与成本管理的理论与方法,集成人员,流程等关键要素,2022年,创新出了基于三中台的基础架构,构建行业的平台生态圈,并形成四个新场景,推动造价行业转型升级。

白皮书谈到,数字造价管理平台作为工程造价专业发展的基础设施,结构化是基础,在线化是关键,智能化是目标。

要实现结构化,需要建立以 BIM 应用为核心的工程造价业务标准;过程中数据量大、数据维度多,各参与方只有通过在线化方式才能积累形成有效的行业大数据。

最终通过云技术、大数据技术及智能算法,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形成包含计价依据、BIM 模型、工程量清单数据、组价数据、人材机价格等数据的工程造价市场化大数据,进而帮助企业实现智能化市场定价、数字化精细管理与数据化精准服务。

广联达高级副总裁只飞表示:

目前,全球的数据量已达到 44ZB,各种呈指数级发展的新兴技术已经开启了可以充分发挥数据潜力的时代。今后,需要唤醒传统造价业务中沉睡的数据,用大数据+应用形成解决方案,释放数据力量。

系统性解决方案

为建筑企业指明了路径

业务需求是企业数字化建设的基础,也是实施路径的起源地。大部分传统企业做数字化建设之所以失败,软件还在实施期就烂尾,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搞清楚需求是什么。

存量时代的竞争中,谁能握住数字化工具和方法,提升1%的效率、降低1%的成本、优化1%的结构,在将来的某一天或许就能生长成为数字化时代的主角。广联达从需求出发,将各业务场景通过“数据+算法”重新定义,数字新成本系统性解决方案应运而生。

2022年3月10日,“在一起,向未来——广联达数字新成本发布会”举办,政府行管部门、行业协会、知名专家、建设方、设计方、咨询方、监理方、施工方等2万余人线上参与,这标志着建筑企业项目成本数字化新时代的开启,目前已与超过210家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数字时代市场演变之下,过去成本历史数据积累不全、业务人员效率不高、数据共享不通畅等痛点开始显现,过程中收入与支出无法对应匹配,类似项目重复做收支分析等工作引起关注。其中,造价数据库的建设成为建筑企业项目管控的核心工作之一。过去以来,项目造价数据库建设重结果数据,轻过程数据,忽略了一线作业人员数据生产的场景;如今,重视全要素数据的积累与打通,关注与项目一线作业场景融合成为重点。

就数据量与复用效果而言,数字新成本平台中目前超7万名企业已累计存储了成本数据3569万多条,复用占比高达64%;整体存储项目6万多个,整体复用达到10万多次

发布会上,广联达成本大数据方案部总经理王磊表示:

通过前台业务中心、数据中心、授权中心、云应用中心四个中心打通数据编制、采集、再利用的闭环,可以实现无感化数据积累,支撑起企业数字化转型中必备的业务成果数字化。

包括在之后央视《筑梦新时代》栏目之中,王磊也提到数字新成本解决方案的重点内容

一是作业场景的数字化

二是数据能力的平台化

三是组织人力的数字化

过程中需要对项目成本各个阶段、各个作业场景数据的采集、加工与再利用;打造数据中台,沉淀数据资产及算法,开放广联达的API接口,推动企业数字化系统建设;以及沉淀员工与组织能力的数据,定制化进行企业人才建设服务。

数字化成本管理已是必答题

数字化转型真有那么难吗?

据麦肯锡调研数据,目前71%的企业仍然停留在数字化转型的试点阶段,85%停留的时间超过一年,甚至仍有15%的企业表示刚刚步入试点阶段。

数字化已经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以项目建设为利润中心的建筑企业,其数字化成本管理更加成为重点。要回答这道必答的实践题,企业害怕掉队,又往往畏而却步。

广联达从2022年2月打造了“造价视野研究院”栏目,目的是通过数字化理念宣传,解决数字化转型初期的存在种种认知陷阱和障碍。

用“五味杂陈”来形容2022年房地产企业最好不过。

从过去绑住房企的“三道红线”开始,未来房地产企业对利润的追求将使成本管控更加精细,原来大批量生产方式将逐步过渡到下沉式精细化的生产方式

自上而下,身处行业下游的建筑施工企业步履维艰,建筑业进入“微利”时代。2022年,市场规模缩减、经营模式转换、竞争格局分化,强者愈强的“马太效应”不断凸显,施工企业不得不优化建造成本提升企业效益。

造价新视野研究院汇集了行业成本管理的专家的原创观点,勾勒出了建筑业数字化成本管理新方向。

造价新视野研究院的专家提到,提升项目成本管控的关键在于前期估的准,执行控的住,仅靠人的经验管理很难实现规模化的复制。其中,要解决这一问题,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数字化成本管理已成为必答题。

200+企业签约,落地应用场景

当转型迫在眉睫,企业主更关心数字化究竟能为企业带来多大的价值?根据埃森哲刚刚发布的《2022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指出:

数字化转型领域的领军企业已达17%,他们正在从数字化建设和投资中获得稳健的回报。其中,领军企业的硬指标,就是该企业当年的总营收中,有50%是来自过去三年开展起来的新业务。

建筑企业的数字化业务才刚刚起步,差距依旧较大。企业的投入成本影响着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深度的决策,但大部分企业却忽略了那些“看不见”的成本,比如成本管控中企业的IT管理和运营维护的各项成本、低效的用户生产力导致的时间成本等。

企业数字化转型成功,是基于其长期的、持续的管理变革。数字化演进的过程就是一个组合拳,既要有对中长期发展的战略、格局的认知,又要脚踏实地,根据企业的痛点分而治之。

2022年初,广联达与诸多走在行业数字化变革前沿的建筑企业携手,发起了“领航者计划”,以广联达数字新成本平台为抓手,以“平台+组件+生态”的战略方向推广精益成本管理。

随后,广联达正式发起“百企计划”,通过凝练近百家“领航者”企业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分享企业的优秀做法。目前,数字新成本已成为重要引擎,不断促进造价行业转型升级。

可以看到,这些第一批“吃螃蟹”的建筑企业正尝试通过淘汰表格、搭建平台、沉淀数据、建立标杆、多点推广的方式,探索成本管控的数字化新路径。

在行业标杆企业的带动下,数字新成本在行业的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和应用,在数字新成本“全民开宝箱,成本数据酷”活动,自7月15日上线以来,累计促动10万多账号的产品应用;活动联动触发点击500多万次;综合提升产品应用率30%。

除此之外,数字新成本企业会员也拥有一对一专属的年终报告活动,可以展示该企业(个人)2022年通过数字新成本获得的企业(个人)效益、企业建库情况、企业排行榜等。

直面2023,开启数字化新纪元

“在不确定的时代,前行路口如何抉择?”,正如广联达携手中央新影、建筑时报共同发布的领航者宣传片中提到的,“那些早已在路上的人,让前路变得有迹可循”。

沿着领航者的轨迹,越来越会发现,数字化带来的新动能,逐渐让企业避免平庸、保持创新;甚至开拓第二增长曲线,并穿越传统模式的限制,克服路径依赖,实现新业务的突破成长。

以广联达为代表的建筑业数字化使能者,无论是在深耕业务场景知识,帮助企业认清行业方向;或是匹配用户需求,挖掘实现自身技术能力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均需有更多思考。广联达数字新成本平台脱颖而出,入选《2022北京产业互联网创新应用场景案例》《2022中国数字化转型生态建设百佳案例》并对外发布。

回望2022,数字新成本平台携手9万余家建筑行业企业,突破了超3000个实际建筑项目应用,落地了400多家实践标杆应用企业,背后是平台发版迭代40余次与72万余个节点账号的运行。

面向2023,或许,建筑业「数字成本」将开启下一个里程碑。


0 收藏 分享

28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共同维护网络环境
(作者) 内容检查中 未能发表

@ 
内容检查中 未能发表
暂时没有回复,收到回复时可在此看到并进行答复

还有0条回复正在审核中,请稍后回来查看